新闻资讯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文章详情
马王堆一号西汉大墓发现出土的织物品种
汉代是丝绸业的繁荣期,中国丝绸史上诸多重大时间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如提花机的重大改进,丝绸品种的丰富多样,织物上出现吉祥寓意文字,丝绸之路正式开通等等,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丝绸行业和丝绸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且对直接性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了一座西汉时期的墓葬,墓主人是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封为第一代轪侯的利仓(黎朱苍)之妻。在这座用三层棺椁埋葬的大墓葬中,发现了大批色彩绚丽的纺织品和各种服饰,包括绵袍、夹袍、单衣、单裙、袜、手套、组带、绣枕、香囊、枕巾、几巾、鞋、针衣、镜衣、夹袱、帛画等衣物和丝织品、麻织品等。这座大墓密封程度极好,故尸体尚未腐烂,墓中衣物和纺织品在地下埋藏了2100年,竟然鲜丽如新,这的确是惊人的奇迹。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丝绸,几种地反映了中国公元前2世纪织绣科技艺术的水平。作者从1981年起在故宫武英殿进行该墓地出土丝织品的品种和刺绣针法纹样的分析、摹绘等工作,所绘制的织物结构分析和纹样复原图,曾为国内外许多出版社广为转载。
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如此鲜丽、多样的丝绸珍品的发现,在考古科学史上是一大奇迹。信息传开,立即在世界各国学术界引起轰动。此墓出土的丝绸珍品,虽然尚难代表西汉丝绸技艺的最高水品,因为轪侯在当时的地位只算是中层官员,然而足以令人信服西汉时期中国丝绸技艺之非同凡响。
1、绢类:汉代的绢是平纹素织物,细薄的称缟、素、纨,细密的称为缣。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绢,经纬密度为每厘米55~75根的有8幅,80~100根的有10幅,120根左右的有4幅;纬密为经密的1/2左右的有11幅,不足1/2的有6幅,2/3左右的有3幅,2/3以上的有2幅;厚度薄的与0.06毫米,厚的则达0.15毫米,一般为0.1毫米左右。
2、方孔纱:平纹假纱织物。经丝Z向弱捻,纬丝Z向强捻。经密每厘米58~64根。厚度为0.05~0.08毫米,每平方米重约12克。出土三件蝉衣、三件印花敷彩纱袍均用方孔纱缝制,其中一件素纱襌衣,抟之不盈一握,重仅48克,还不到一市两。
3、罗:四经绞织织物。经/纬密度,稀着为每厘米64/40根,密者为每厘米100/35根。温阳萎符合菱纹小花,虚实两行相同,地纹为四梭一个循环的大罗孔,菱纹为两梭一个循环的小罗孔,形成地亮花实的效果。这种组织必须用束综提花和绞综装置的织机才能织造。罗植物用俩做刺绣锦袍、夹袍、香囊、手套、帷幔等。
4、绮:地纹单层平纹、花纹三上一下右斜纹的经二重组织,出土的有杯纹绮和符合菱形填花鸟纹绮。前者经/纬密度为每厘米116/92根,由于图案上下左右对称,用60枚提花综蹑即可解决提花;后者经/纬密度为每厘米100/46根,花纹挑花比较复杂一些,提花装置亦可用提花综蹑操作。绮的用途为制作绣衾、香囊、竽律袋等。
5、经锦:经丝提花的重经织物,用来做才、瑟衣及枕头。经/纬密度,前者为每厘米46/42根,后者为每厘米52/40根。
6、绒圈锦:三枚经丝提花并用起绒杆起绒圈的织物(其远离与现在绒织物用假织纬起绒圈相同)主要用作衣服、衾被、香囊等的镶边。由绒圈组成散排的几何纹小花,有浮雕效果。由地经Ⅰ、地经Ⅱ、地经Ⅲ和较粗的绒圈经(纹经)与纹纬及地纬绞织,纹伟为起绒杆,每织入地纬两根,织入起绒杆1根,织过一段后将起绒杆抽去,形成绒圈。经密每组每厘米44根,四组合为176根;地纬每厘米41根;起绒杆每厘米20.5根。
7、涤:包括做手套用的“千金”涤和用在衣服上做装饰的窄带涤。
8、组带:宽约13厘米,织有鱼尾形小几何纹的丝带子。
9、 金银泥印花纱:由金色,银白色曲线、银色小圆点组成具有流动感的变体云气纹图案,华贵高雅。属于凸纹模版印花。
10、印花敷彩纱:图案为变体藤蔓花叶纹,先以凸纹模版在打好格子的紗料上印出藤蔓,再以红、蓝、白色等手绘敷彩,作绵袍面料用。
11、刺绣:共40件辫子股形锁绣及极少数平针绣品,纹彩十分绚丽、根据遣册竹简所记名称有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等;另外纹样形状有茱萸纹绣、方棋纹绣、云纹绣等。用来做衣服、衾被等。
上一文章:真丝织锦版《孙子兵法》作为国礼送给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
下一文章:战国时期的刺绣